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高考、中考结束了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少年才俊谁人不爱?所以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名校都在撕破脸抢状元。我自己从高中毕业已经有25年了。环顾四周,发觉今日景象与往日求学时大不同。我在大学一微信群潜水,看到大家在一起夸奖当年挂科和补课的学渣,如今如何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而学霸们竟一个个不知所终。虽然我们都有雄心,把人生每一步都要走好。但最终的成效还得看长线。起步未必决定终点。

我曾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,学校教育的目的,是要让人有效地对付学生未来的第三份工作。前面的工作,不过是为了谋生所需的种种折衷,人真正能给自己做选择,往往要到后来很久。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,这说法颇为励志。人到中年之后,尚可另起炉灶。爱荷华州Carl Edgar BlakeII小时候跟父亲一起造摩托车,长大之后,做起了信息技术。到了40多岁之后,突发奇想,开始养猪。他用俄罗斯和中国的猪配种,试图培育出又长膘又好吃的猪肉来。他的猪肉,受到了很多大厨的欢迎。在生活这本大书的几乎每一个章节,我都会看到IT人转岗养猪的故事。之所以印象深刻,是因转折够大的,二者几无交集,需要的是不同技能。

这种人终身在学习。我们生物系一位教授,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,不知为何,又去附近一大学学习心理咨询的学位。我办公室一个同事,有三个孩子,在高中教数学,平日还在学校长跑队当教练,还在教会、童子军等组织做义工,事情这么多,却排除万难,拿下了数学博士学位。这几年又把数学博士所预备的职业放下,到了我们这里做课程设计。这些人年龄都不小了,怎会想到半路出家,去干别的?在美国,我经常会遇到这种终身学霸。比如我女儿的一个音乐老师唐纳德是学钢琴的音乐博士,同时他还是飞行教练、所在教会牧师、高中社会研究课老师、私人钢琴老师,还持有房地产经纪和拍卖执照。我问他太太为什么他会这么多东西,她说他们没有孩子,她丈夫不同时干很多事情,不一直学东西,就觉得非常乏味。这不由让人想到人的潜能真很大,我们到底使了多少?国内也一样,诗人赵丽华,开始学画画,还没画多久,就有作品被人买了。于建嵘教授开始在写小说了。这样的“中年变法”,将成为新的常态。

小时候的学习,很多是家长、老师安排的,自己也不知道学得对不对,甚至连自己真正喜欢不喜欢都不知道。中国古话说“少年易学老难成”。这话在学习的接受程度上说是对的,但是从人生的整体阅历上看是不对的。人生很长,学习应该平均分布一下,活到老学到老,别全堆在小时候。小时候学得太多,学科基础要学,修身养性的东西也学,导致认知负荷(cognitiveload)过重,这会把学习热情浇灭,以至于学习真的成了少年时候的事。

 

很多人,甚至说大部分人,成年后不学无术,其实成年之后更应该随时学习。人上了一定年纪,接受能力不足,但是目的性有余。再者,成年有一个秘密,很多工作,熟悉了就程式化,不要花太多脑子。这种时候,脑子闲着也是闲着,可接受很多新东西,学习便有了几分从容。上了些年纪,也知道自己缺什么,或是兴趣究竟是什么,有的放矢。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容易,但是目标往往不明确。学习所需的诸多资源中,接受能力只是一个部分,其他的部分包括学习目标、生存压力、内在激励、社会圈子,等等,所有这些,人成年之后或许会更多一些。


另一些学习,则和我们的精力和身体状况有关。如书法绘画,到了中老年去学,对于缓解更年期的烦躁、退休后的无聊,大有益处。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,人的寿命越来越长。在漫长的晚年,含饴弄孙,子孙绕膝,是个好的梦想,但子孙终归有自己的生活。前总理朱镕基先生曾告诫同龄人,说人退休后,应切记“年轻人一定比你忙……别老想着靠子女,消除寂寞根本在自己。”中国中老年人缺乏兴趣爱好的是多数,倘若不把“终身学习”当口号,而是当了真,去学一些新东西,生活一定更为充实。《安琪拉灰烬》作者弗兰克·麦考特就是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大器晚成的,他开始了写作生涯,一不小心成了著名作家。类似的“晚熟型”作家(Late bloomers)还真有不少,比如托尼·莫里森、乔治·艾略特(玛丽·安·埃文斯的笔名)都是39岁才开始发第一部作品。常被认为没多少文化的小布什退休后,不仅自己写了自传,还给他爸爸写了传记,甚至学起了肖像画,仿佛人生重新启动了一样。

很多知性的爱好,并不需要年轻的体魄,若有强烈的内心驱动力,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。若这么想,或许我们可以让年轻人放松一些,中老年抓紧一些,让整个一生产生结构性的变化,或许每个人都可以因此更有成效,也更能够享受生活。亨利·大卫·梭罗曾写道:“大部分人过着默默而绝望的生活,带着心中尚存的歌谣,走进坟墓。”(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and go to the grave with the song still in them.)不如我们成年人都振作些,不把我们的歌谣带进坟墓。

 

原载于《荷兰在线》
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南桥

南桥

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安徽桐城人,现居美国,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,业余从事文学翻译,曾译有《河湾》、《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》 、《老谋深算》、《万灵节》、《布鲁克林有棵树》、《两个世界之间:赛珍珠传》、《另类的英雄:萨特传》 、《地之国》、《转吧,这伟大的世界》等。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。 感谢大家来访。除特别说明外,博客文章均属原创,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 与引用。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,请支付稿酬(联系地址berlinf@yahoo.com,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)。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