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问不是用来震撼的
杨绛女士的去世让人们顺道讨论起钱钟书先生的学问来。乔冠华曾称钱钟书“过目不忘”,有“照相式记忆”。朱虹在《两位文化巨人的相会》一文中记载: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哈里·莱文(Harry Levin)见过钱钟书后,称对钱的了解之多“自惭形秽!”钱钟书还懂很多门外语。胡乔木曾称: “他一忽儿法文,一忽儿德文,又是意大利文,又是拉丁文,我实在听不懂。”对方听不懂,中间夹杂这些语言,本无多大意义,但老一代的学问...
在美国高校工作多年,常观察到这么一种情形:学校上一套新系统,推行某种变革,让老师接受,老师则可能出于对行政领导本身的不信任,和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对立,不轻易与之配合。新的系统领导强调之后,勉强用过一两次,之后再无人问津,雨过地皮湿,此后一切照旧,造成系统闲置,资源浪费。
和国内的同行交流之后,发现国内高校也是这样。行政和教学似乎是两种文化,但凡行政主导的教学改革,尤其是涉及技术的时候,很难在教师那...
多家媒体报道,爱荷华大学(University of Iowa)有“近百名”中国留学生因学术诚信问题,面临开除,甚至可能遭到遣返。这么大规模的处分,若实有其事,且只针对中国学生,难免让人质疑校方是否公正。纳闷之下,我去英文网站搜索,却没有找到相关消息。回头再从中文报道中找来源,发现都是“网传”。不排除有留学咨询机构夸大其词以招揽业务。相关信息,有待进一步证实。
不过,留学生因学术诚信涉案之事,却屡见不鲜,其...
在高校老师中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不用技术的“卢德主义”成了时尚。19世纪初,尤其是1811-1816年间,英国一些纺织业工作者害怕纺织业机器的使用,会毁灭他们的生计,于是发起抗议和破坏活动,这些抗议者根据传说中的一个破坏机器者内德·卢德命名,他们被称作卢德分子(luddite)。后来“卢德分子”被引申为反对机器、技术的人。我看到周围不少老师戏讽自己是卢德分子,也称反技术主义。
就好比一些文科知识分子乐意承认自己数...
每天打开电视,新闻上看到的不是川普就是希拉里,罕有的例外,居然都和如厕权有关。不久前,零售商塔吉特(Target)发布政策,允许跨性别人士按照自己的性别界定,使用其男或女厕所。该零售商的规定,引起了很多反对。反对者甚至抵制去塔吉特购物。该政策会导致一些顾客出走,但另外一些顾客会因为它的“宽容”、“开明”、“进步”,而选择过来。塔吉特是大数据运用的大师级商家,应该对这种得失做过权衡。换言之,抵制对它没有什...
印第安纳初选后,德州参议员克鲁兹大败,他宣布退出竞选。共和党候选人川普成为事实上唯一的共和党候选人。印第安纳处在所谓“锈色地带”(Rust Belt)上。这锈色地带是自美国东北部开始,沿大湖区斜拉下来的美国老工业区。这些地方如今面临经济滑坡、城区衰败、人口减少。这里的人们蓝领很多,急于求变。克鲁兹在这地方走麦城几无悬念。事实上,在更早,单从共和党大会推荐候选人所需数字上看,克鲁兹的失败就早成定局。
...
青年魏则西之死,让很多人目光聚集在百度的隐性广告上。很多人用搜索的有效和有用,来比较谷歌和百度。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了百度的主要功能是搜索,在其他方面进步比较小。在搜索上,它缺乏商业伦理,仅靠利益驱动,故而能闭上眼睛为虎作伥。由于魏则西事件导致舆论大哗,调查组进驻,当我去查“关节炎”的时候,百度上白茫茫一片真干净,什么广告都没了。这真是一放就乱,一管就死。
去谷歌,却仍然有广告。谷歌一般对于搜索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