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不进的陈寅恪
有朋友从国内送了我一套《陈寅恪全集》,厚厚的十几本,大老远从国内寄来,盛情我不敢辜负。屡次尝试,却始终看不进去。我惭愧这套书到我这里算是明珠暗投,遇人不淑,但我也自问:拿这种书折磨自己干什么?
提出质疑后,有读者建议我选择陈的什么作品去看,比如看他的诗集,其他略过不看,或是看金明馆丛稿二编中的《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》、《王静安先生遗书序》,和《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》这“陈三篇”。但我更为直接的...
当年,我读四年级时,国内的学校让我读什么呢? 《爬山虎的脚》,还有《...
湖南大学教师杨飞,在网上转发了一篇读研的同学来信,和自己的回复,不知他教书怎样,起码从这信函上看,他在“育人”上很用心。出于好奇,我继续查询他的信息,却意外发现他已经离开了教师岗位(长沙杨飞:致工管院的朋友们及湖南大学教研同仁)。因科研成果为零,杨老师从大学讲师被调任为图书管理员。湖大的做法,程序上是没多少可指摘的,因为他们还给了杨老师两年过渡期。
但是值得反思的是中国高校考核体制背后的逻辑。如果...